毕业论文 论文提纲 论文写作 公文范例 教育论文 教育学论文 师范教育 学术论文     论文指导*
                     
 
   
   
   
   
           
 

当前位置:课件115学培吧(kj115.com)→

 
 
标题: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内化
 
展示台

整理:课件115学培吧

湖北金鹰课件吧

简介:微课制作/重点课题/教育证书/论文发表/课件制作/

论文相关服务
 

 

内容:

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内化
一、语感的定义
从感性角度可以说,语感是一种感觉,一种味道。如品尝一杯茶,当茶的香味在你舌尖缠绕的时候,你会闭目养神,慢慢的回味这一缕清香。亦如一处美景,当你置身其中时,会静静的感受它的神韵,全身心的融入其中。语文学习同样需要这种感受和境界。
从理性角度来分析,语感,应该是人对语言的一种下意识的本能反映,看似超越了中间的分析、推断与验证,但实质是长期经验的积累形成的具有惯性的思维。语感在悟的过程中产生,又是产生新的悟的支点。笔者总结,认为语感可以定义为: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悟”获得的对于言语运用及修辞的一种感受能力。
二、内化的定义
在心理学中内化的定义是: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我个人认为,内化就是将外界的客观存在转化成个体的知识。那么将其深化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定义,语义从输入到成为语义系统的这一个过程可以称为内化。
三、语感的内化

语感的内化应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寻找入手点。内化是学习者的内化,所以语感的获得主体应该是内因,与此相对,教授者的指导作用则是外因。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互动活动,所以培养语感应该在二者的主导与主体活动中渗透、体现。

(一)教师应以主导作用实施语感教学
良好的语感能力的形成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训练密切相关,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语感能力,关键是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引导和训练学生。语文课程是听、说、读、写的课程,而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听、说、读、写。所以,教师在训练学生语感的时候就应该从这四个方面着手。
1.阅读教学,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双重感受。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课本中众多的课文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绝大部分时间,但是其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的阅读语感技能提高的并不快。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语表意义上兜圈子,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分析来分析去,久而久之,课文在学生心目中只是些抽象、干巴的内容梗概和毫无生气的语言符号。
“表达什么”和“怎样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对语文教学来说,准确地把握言语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目的是对这一内容的表达形式的感受。教师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组织、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
2.听、说教学,适当的融入到课内外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听、说教学”具有“读、写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但受传统语文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的思想影响,又囿于“受教育就是升学”的狭隘认识,至今“听、说教学”并未真正引起重视和认真落实。而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却应该认真的思考、落实。在这里可以提供几条实施性较强的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提问和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复述材料,将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想法;还可以准备一些图片,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在轻松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看图说话;在布置作业当中,可以设定不同的专题,不限范围,采用自由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准备好内容,每堂语文课前,让他们轮流上台作三分钟的演讲,这些不仅丰富了语文课堂更是绝佳的锻炼学生口语的方法。语感便是在这点点滴滴中潜移默化到语文教学过程中的。
3.写作教学,注重细节的把握。
写作教学一直在进行,但是,好的作文还是寥寥无几。究其根源,还是语感教学的问题。语感的内化,最终是要用实践来检验的。笔者认为,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的注重细节的引导,并以此刺激学生语感的感受和应用能力。比如,在写作过程中,对于时间顺序、重要性顺序、空间顺序的安排,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顺序来强调自己希望读者注意的地方。要让学生正确的使用语气和语调,学会运用事实、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收集和综合概括信息的能力。语感内化的综合素质就体现在这里。
(二)中学生以主体地位来获得语感
1.生活经验的积累
中国有句老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学到的知识终是要运用于实践的。而实践的体验更是提高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应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去体察语言的意蕴、情感和韵味,培养语感。
语感是在长期的、反复的亲身实践中生成的,有意识地、不断地亲身体察,及时地总结、认识,并且有目标地通过再实践而反馈、补正、巩固、加强,最终形成。言为心声,言语表达要有一定的内容,而这个内容就是对生活的体验和积累,对生活的观察和实践。
2.适当的课外阅读
叶圣陶曾指出:“多思考,多观察,必将有所见;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 反复诵读、潜心揣摩、熟练成诵的过程是一个语言内化的过程,也是情感、思想、文化积淀的过程,更是形成内隐记忆、获得内隐知识的过程。作品中诸多的养分蕴含在具体的语言材料中,若内化为学生身心的一部分,并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运用,就会自动转化为语文能力。因此熟读成诵的文章,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个潜滋暗长,极少成多,由感到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诵读时要探究语言规律,包括词义的领会、标点的作用、段意的理解等。
3.文章的改写
让学生在学习或阅读课文之后,依据自己的理解对文章加以扩写、缩写、仿写、改写或者写下读后感,之后将自己的作品与原文进行对照比较,以便从语意的轻重,范围的大小,语体风格等多角度透视文章,获得语感。如学习了《爱莲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有关莲的诗句、文章搜集出来,看看、读读、学学、练练,仿写一篇。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会促进客观语言向主观语言的转化。
4.背诵
背诵及记忆。记忆的形成是一个科学的过程:识记、保持、在认和再现(又称回忆)。而内化的层次又分:刺激、方法的内化、观念的内化、素质的内化。二者形成过程是暗合的:首先识记,把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就是客体对主体产生刺激。再次保持,就是总结普遍的规律,寻找认识的方法。然后再认,就是再次出现在面前时可以认识,也即是一个观念在脑海中形成。最后再现,就是,记忆的对象已经完全成为自己的所有并潜移默化成一种素质。所以,笔者认为,背诵是最重要的内化过程。

 

 

 

想制作微课?想写论文?想发表论文? 点这里专家帮你

相关搜索 微课制作/重点课题/教育证书/论文发表/课件制作/

 
   
 

    课件115学培吧提供[国家级课题申报]、[全国竞赛FLASH课件]、[微课制作]、[教育证书办理]、[论文写发]等业务服务

诚实、信誉、团队、合作,力争为你提供最好的服务。----立即联系


 
 

业务办理
鄂ICP备080057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