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论文提纲 论文写作 公文范例 教育论文 教育学论文 师范教育 学术论文     论文指导*
                     
 
   
   
   
   
           
 

当前位置:课件115学培吧(kj115.com)→

 
 
标题:浅谈对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看法
 
展示台

整理:课件115学培吧

湖北金鹰课件吧

简介:微课制作/重点课题/教育证书/论文发表/课件制作/

论文相关服务
 

 

内容:

浅谈对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看法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积累的诗歌文化是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我们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当然不能忽视古诗词的教学。2013年修订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并基本上要求背诵。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上,致使古诗词的审美意蕴被拆得支离破碎,失去其审美价值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发挥联想和想象力,体会古诗词的内蕴美。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点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与大家一起商榷。
一、营造氛围,精心导入
导入除了可以对诗人作必要的介绍外,重点在于把学生带入对诗词的审美心境上。心境,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人整个行动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因而能使一个人的活动和体验染上一种情绪色彩。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的方法很多
如:教七年级上册的《古代诗歌四首》时,在设计曹操的《观沧海》的导语上,我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先是提问曹操《龟虽寿》背诵,以展开学生对有关曹操信息的交流;再借助作者曹操的生平事迹,背景导入《观沧海》的历史背景;最后引入毛泽东《浪淘沙 秦皇岛》来比较相同的地点,相似的景象,两首表达的情感差异在哪里。把学生带入拥有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的曹操的心境里。
再有,在教学《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时,我采用音乐导入的方法。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是融合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古诗词不仅大多可以配乐吟唱,而且由于其独特的韵味,常被改编成广为传唱的歌曲。在学习前,放一段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也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并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顺利进入审美心境。
另外,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这首词时,我采用画面导入的方法。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诗词,既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样,又有深刻的内蕴。让学生在绘画艺术中初步诗词中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的韵味。
导入的方法还有许多,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审美的心境。
二、反复诵读,细细品味。
在诗词朗诵时,重点指导学生读准诗文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并不复杂,如:五言诗词一般可分为“二/三”或“二/一/二”形式;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的形式。重读则体现在诗句的关键词上,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在语调的处理上,要注意把握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升降等。而在情感的投入上,要注意把握是昂扬激越还是凄清悲凉,是深沉悲愤还是恬淡自然等。一般来说,平声流连舒缓,仄声雄健挺拔,平仄的高低错落,自然形成主观情绪的起落和客观物象的张弛。
如,在朗读韩愈的《左迁至南关示侄孙湘》时,可按照“二/二/三”的节奏,“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洲/路八千”。重读的音主要有“九重天”、“路八千”、“家何在”、“马不前”等。尤其在朗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时,要注意“云横”稍微平缓,“秦岭”开始上扬,“家何在”处达到上扬的顶点,以表现心中的惨痛之情。“雪拥”处又是平起,稍微低沉些,在“蓝关”处开始下降,至“马不前”处降到极点,且“马”字稍微拖长,“前”字顿收,以表现前途艰难的英雄末路的悲痛。
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比如,七言诗中常见“二二一二”的停顿节奏,在诵读《次北固山下》的时候,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其场景,体味作者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感受深深的思乡之情。另外古典诗词都有严格的用韵规律,让学生把感情和气势融入到韵脚中,也能突出诗词的情境。如“相见是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的《无题》),一个“难”,一个“残”,道出沉重的离别之情,叹惋着人生命运的无常。
理解了诗词的意象,把握了诗词的意境之后,再进行诵读,则可以进一步体会诗词蕴涵的深层情感,再一次获得情感体验,并达到在理解基础上背诵的目的。
三、层层深入,质疑求真
古诗词作品中出现的词,大部分教材给了注释,也有的没有给出注释,这就留下了给学生下注的空间。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注释的过程也是研读领悟的过程。也是层层深入,质疑求真,提高鉴赏能力的过程。
例如《水调歌头》这首词中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句中的“今夕是何年”一词教材并没有给出任何的注释,初读时有学生理解为“今年是哪一年”,也有学生理解为“今天晚上是什么年”。教师随即组织学生分组研读讨论,学生依据自己的认识,查阅手头相关的资料,展开讨论,质疑求真。最终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今夕”解释为“今晚”较为合理,但结合上下文和背景资料,应该说的意思是: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上是一个什么日子。
还有一些古诗词中的某些词存在着多种解释的可能性,也有人给出过新解,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让印发相关资料让学生质疑求真。如有一位教师在教授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他先发下对诗的新解和对新解的质疑,然后围绕这首诗的正确理解上出了一堂生动的古诗词鉴赏课。学生面对除课本注释之外的两种解释一下子感到天地宽阔了许多,思维开阔了许多,对古诗词的认识也有了一个提升和飞跃。
在古诗词学习中质疑求真,既增加了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又使学生从切身的体会认识到“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从而敢于质疑,勇于探究。

  1. 触类旁通,以诗学诗

古诗词欣赏虽然重在诗歌本身,但不能局限于一首诗,一个主题,一个作者。如果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温故而知新,可扩大阅读和拓宽视野,可映衬对比,加深认识。以诗教诗,以诗学诗,对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我在教学王维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另外投影展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让学生进行两者的比照。笔者同时下发了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作为知识的铺垫,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讨论。学生比校顺利地辨出两者的相同之处:写的都是送别,两首诗的作者都是胸襟开阔,气势豪迈的人。学生一下子找不出再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诗中景物和用词的理解分析,寻找两诗中的不同之处。最终学生能理解到这一程度:岑参的诗既写出了边关将士生活的艰苦,又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如学生学习杜甫的诗,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可让学生搜集杜甫的其他诗作比照学习。如《石豪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无家别》、《春望》等诗都能反映杜甫对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极大悲愤。多年的愁苦,多年的悲愤,一旦得以释放,作者心中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要想更好地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喜欲狂”的心态,对其他一些杜诗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同样学习李白的《与史朗中饮听黄楼上吹笛》也得借助李白其他的诗篇进行比对。如《将进酒》、《行路难》等。也可介绍一些诗句,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曾今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搞好以诗教诗、以诗学诗,有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的兴趣,启迪思维,开阔思路,加深理解,也可以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总而言之,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在常规教学之外,尽可能多地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古典诗词教学做得丰富多彩,使得古典诗词文化融入学生的心灵,融入学生的生活,融入学生发展。

 

 

 

想制作微课?想写论文?想发表论文? 点这里专家帮你

相关搜索 微课制作/重点课题/教育证书/论文发表/课件制作/

 
   
 

    课件115学培吧提供[国家级课题申报]、[全国竞赛FLASH课件]、[微课制作]、[教育证书办理]、[论文写发]等业务服务

诚实、信誉、团队、合作,力争为你提供最好的服务。----立即联系


 
 

业务办理
鄂ICP备080057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