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论文提纲 论文写作 公文范例 教育论文 教育学论文 师范教育 学术论文     论文指导*
                     
 
   
   
   
   
           
 

当前位置:课件115学培吧(kj115.com)→

 
 
标题:高中物理建模重要性
 
展示台

整理:课件115学培吧

湖北金鹰课件吧

简介:微课制作/重点课题/教育证书/论文发表/课件制作/

论文相关服务
 

 

内容:

高中物理建模重要性

 

[摘要]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在教学过程渗透构建物理模型的内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落实在课堂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物理模型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高中学生普遍感觉物理难学:课堂上可以听懂,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学生还是习惯于初中的形象思维方式,只会记概念、規律等静态结论,而不重視得出结论的过程,只会照葫画瓢,模仿性地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只有通过逻辑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提炼出現实情景的物理模型,然后纳入到相关的知识体系中去加以处理,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年来,中学物理教学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得还不够。中学物理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从自然生活、生产和物理实验中,抓住主要问题,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起物理模型,然后应用物理模型的特点或规律分析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在解决物理问題时能清晰地构建出情景条件的物理模型,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灵活思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学生科学素养及创新意识的形成可以说是教学走出“题海战术”这一误区的有效措施,更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 什么是物理模型
自然界中事物与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界,进行科学研究时,总是遵循这样一条重要的原则,即从简到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次深入。根据这条原则,在处理复杂的问题时,总是试图把复杂的问题理想化,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方面,转成比较简单的问题,或分解成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象这样只考虑了问题的主要方面的简化了的 问题,就是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有三个类型:(1)物理研究对象的理想化(对象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理想气体等。(2)物理条件的理想化(条件模型),如力学中表面光滑我们就认为是没有摩擦阻力;当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因粒子所受的重力远小于电场力,可以舍去重力的作用。(3)物理过程的理想化(过程模型),如力学中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热学中的等温变化、等容变化、等压变化等。在实际运用当中有时用其中一个类型,有时是多个类型组合才能解决问题。
二、 为什么要建立物理模型
(一)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是教学任务之一,也是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更新的体现。建立物理模型不仅把复杂的问题化解为比较简单的问题,更向学生宣扬科学家们那种大胆联想,勇于构建物理模型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家们为人类、为科学寻求真理的进取精神和科学态度,唤起学生们对建模意识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 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不易理解和接受,“物理模型”的建立,是一种严密而正确的思维方法,其思维过程非常明显,教学中分析好每一个“物理模型”建立的思维非常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并会因此而增加学习的信心。以“质点”这个物理模型为例,质点的概念很简单,如果只教会学生质点的概念,而没有使学生明确这种建立物理模型的思维过程以及运用物理模型建立概念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只是把教学目标落实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 的教学目标。
(三)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分析好每一个“物理模型”的思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领悟这种思维过程,去品味这种思维过程,例如,在讲“自由落体”时,就应该引导学生去理解,为什么要把物体的下落运动理想成“自由落体”,从而明确学习“自由落体”的实际意义,经过引导、启发、分析,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领悟到其中的奥秘。
三、 如何帮助学生的建立物理模型
(一) 提高认识,重视过程
对研究对象建立理想的物理模型和在研究物理过程中选择最简单的物理模型,在教学中是经常涉及到的,但学生总不能从中得到启示。从教的角度来讲,没有足够的认识;从学的角度来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相应的训练,学生“建模”能力根本无法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应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二) 概括总结,触类旁通
新课程提出高中阶段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较独立地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已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建模能力的的培养需要一种和谐的环境,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足以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的良好环境。在高中物理复习中,我们可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同类、相似的问题进行比较、概括、总结,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循序渐进地启发、引导学生,合理建立、应用物理模型,不但要落实“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要注意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处理比较复杂的物理问题,要善于把它转化为若干个简单的问题,熟悉并掌握这种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开发学生智力,同时提高解题技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物理教学中重视“建立物理模型”的教学,也是实现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 廖伯琴 张大昌.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 ] 盛焕华.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 龙门书局出版,2003.
[3 ] 左雄. 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4):28-32

 

 

 

想制作微课?想写论文?想发表论文? 点这里专家帮你

相关搜索 微课制作/重点课题/教育证书/论文发表/课件制作/

 
   
 

    课件115学培吧提供[国家级课题申报]、[全国竞赛FLASH课件]、[微课制作]、[教育证书办理]、[论文写发]等业务服务

诚实、信誉、团队、合作,力争为你提供最好的服务。----立即联系


 
 

业务办理
鄂ICP备080057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