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论文提纲 论文写作 公文范例 教育论文 教育学论文 师范教育 学术论文     论文指导*
                     
 
   
   
   
   
           
 

当前位置:课件115学培吧(kj115.com)→

 
 
标题:小学数学“问题导学”的低效现象与策略探究
 
展示台

整理:课件115学培吧

湖北金鹰课件吧

简介:微课制作/重点课题/教育证书/论文发表/课件制作/

论文相关服务
 

 

内容:

小学数学“问题导学”的低效现象与策略探究

 

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学会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这种能力无疑首先要从课堂中培养,中小学课堂只有走向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型课堂,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数学课堂“问题导学”的低效现象
1、“问热闹不问门道”。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
2、问题随意性过大。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
3、问题思维含量过低。这种提问只是“是什么?”,“叫什么?”等记忆性、低层次的反馈提问,学生回答的也只能是一些浅层的记忆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提问,无法有效地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从而不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过程。
4、问题只求标准答案,不导求异思维。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标准答案,没有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5、“问题导学”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
这些现象,各位教师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更有甚者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这些都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严重的影响,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人为的制造障碍。
二、数学课堂“问题导学”的科学思考
1.“问题导学”应以情境为主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强调问题情境下的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设计恰当的问题、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重要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2.“问题导学”应以质量为主旨。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例如:教学三年级“可能性”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进行摸球游戏,接着,教师拿出一个布袋子,告诉学生,袋中装了黄、白两色的乒乓球共8个,请男女同学各摸10次(摸后放回袋中),黄色代表女生,白色代表男生,摸完后统计结果,看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多,所代表的那一方就获胜。学生兴高采烈地摸球。最后统计结果,黄球摸出14次,白球摸出7次。教师这时宣布女生获胜。此话一出,立刻有男生不服气,并提出质疑:袋中黄球和白球的个数可能不相等。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把袋中的球展示给学生看,结果黄球6个,白球2个。这时全班男生大叫,游戏不公平,游戏不算数。教师提问:“游戏为什么不公平?”问题一出,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3.“问题导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提出问题,但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思考,他们在问题面前难免有被“审”的感受。反之,如果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
三、数学课堂“问题导学”的策略探究
1.“问题导学”应重情境化和动态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数学知识的呈现又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为此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情境创设两个小动物要换地耕种。提出问题,“你有更好的办法为他们解决问题吗?”生:“换地”。媒体出示两地块的形状,一个是长方形,另一个是平行四边形。师问:你认为他们这样交换合理吗?说说你的理由。引导学生辨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发猜想,引导学生去验证。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
2.“问题导学”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同时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既不能太难或太易,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问题导学”讲究指向性和广泛性
    课堂教学中集体问答,“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等一问一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效果甚差。好多学生条件反射,随声附和。达不到发展学生思维的效果。数学课堂中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开动脑筋,有着自己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学中不要过多的让学生集体回答是与不是的问题,而是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使提问的指向性和广泛性相结合。
4.“问题导学” 旨于探究式和思维性
提倡设计具有探究性的数学问题,其特点则是问题可源于教材,可源于生活,可源于教师,也可源于学习主体──学生。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答案可以不唯一,解答方式亦可多种多样。这样的问题情境,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满足学生解决问题的乐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很好地把握问题的难度和深度,问题太难,学生没法入手;太容易,学生学不到新东西,没兴趣。寻找知识“固着点”,更应关注知识的“增长点”,这样学生便于将新知识同化,也使思维得以深化,还应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向“潜在发展水平”转化,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总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问题导学”的科学方法策略,提高“问题导学”的实效性,数学课堂就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能力,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

 

 

 

想制作微课?想写论文?想发表论文? 点这里专家帮你

相关搜索 微课制作/重点课题/教育证书/论文发表/课件制作/

 
   
 

    课件115学培吧提供[国家级课题申报]、[全国竞赛FLASH课件]、[微课制作]、[教育证书办理]、[论文写发]等业务服务

诚实、信誉、团队、合作,力争为你提供最好的服务。----立即联系


 
 

业务办理
鄂ICP备080057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