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论文提纲 论文写作 公文范例 教育论文 教育学论文 师范教育 学术论文     论文指导*
                     
 
   
   
   
   
           
 

当前位置:课件115学培吧(kj115.com)→

 
 
标题:
 
展示台

整理:课件115学培吧

湖北金鹰课件吧

简介:微课制作/重点课题/教育证书/论文发表/课件制作/

论文相关服务
 

 

内容:

从《欲望号街车》看美国多民族社会

【摘要】
托马斯·拉尼尔·威廉斯三世(Thomas Lanier Williams III)是美国著名剧作家,他以笔名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闻名于世。这位作家是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也是极具争议的一位作家。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在1948年和1955年分别以《欲望号街车》(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热铁皮屋顶上的猫》(Cat on A Hot Tim Roof)两度赢得普利策戏剧奖和戏剧评论奖。
本文从《欲望号街车》这部戏剧作品中分析并总结剧中不同种族的人物特点,进而探讨在戏剧作品中所反映出的美国多民族社会现状。
关键词:田纳西·威廉斯;多民族社会;美国戏剧

《欲望号街车》是美国著名剧作家田纳西的知名作品,这部作品被翻拍成了影视作品,而剧作本身也因其自身的艺术价值而获得普利策奖。这部作品以往的更多都是以分析其主题或剧中人物为主,以及剧作中一些已经被文学评论家挖掘的象征技巧,笔者认为作家在《欲望号街车》当中对主要人物的种族背景设置也是一个很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进而探讨人物种族背景的设计是否也是作家田纳西的一种独到的创作技巧。
一、《欲望号街车》中的法裔姐妹
《欲望号街车》中的女主角布兰奇和妹妹史黛拉被作家设计成了两位来自南方落没庄园的淑女形象。然而这两位家庭出身相同的姐妹——史黛拉和布朗奇又在作品表现出了不同两个女性形象。
史黛拉在年轻时逃离逐渐败落的家庭来到北方工业城市并疯狂地爱上了和自己身份极不般配的史丹利,而她的亲姐姐布朗奇则一直生活在南方,并亲眼见证了家庭的衰落和丈夫的离世。布朗奇是一位与当时美国北方工业城市并不相符的白人贵族小姐,而史黛拉则是一位抛弃了原来南方优越白人传统的女性,表现出一副工业社会下生存于城市之中,奔波在家庭和工作之间的现代白人女性形象。
布朗奇和史黛拉被塑造成了美国法国后裔的形象,笔者认为这并不是偶然的,或者换句话说:笔者认为这一人物背景的设计是剧作家刻意安排的。
首先,剧作家对布朗奇姐妹的设计来自作者自身的生活经历。田纳西出身于美国南部的密西西比州,作为当地教区的教区长,田纳西的外祖父在当地有很高的社会影响力,而田纳西童年时期也一直都在外祖父家。在纳什维尔的生活让作家耳睹目染了二十世纪初美国南方的生活环境。在期间作者正赶上美国自1920年经济衰退以来的持续繁荣阶段,美国在这一期间工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到1930年,美国200个最大的企业几乎控制了一半的美国财富。 此时的美国南方也在经历着一场巨变,原来的种植园经济在逐渐衰落,美国的经济也逐渐再向工业转移,大量的社会劳动力涌向美国北方,史黛拉正是这人口迁移浪潮中的一个。
同其他的白色人种的移民相比,法裔移民并不容易被辨认出来。部分原因是因为法裔群体更加认同美国“新世界”这一地域身份以及“新美国人”的文化身份,而这也是对更广大的法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的继承和发展。美国的法裔移民相比其他来自欧洲的移民,比如爱尔兰、英国、德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意大利和波兰移民要少得多。那么从小生活在美国南方的作家田纳西在人物设计上一方面就吸收了自己童年成长环境当中的南方庄园文化,将其运用在布朗奇的身上,另一方面也将法国人天性浪漫的特点带入到了《欲望号街车》之中,将布兰奇打造成为一个生性浪漫、感情丰富的南方没落贵族小姐。
二、史丹利与美国波兰裔移民
史丹利是一个出生在美国的二代波兰裔移民。显然,生长在北方的史丹利的语言和行为举止都与南方佳丽截然不同,史丹利和布朗奇就是两支美国移民浪潮中不同种族的代表。法国裔和波兰裔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这或许也是促成悲剧的推力之一。
波兰人与美国其他的族裔有所不同:波兰人来美国之初就根本没有打算永久居留在美国成为“美国人”。相反,他们和当时很多的华人移民一样,只是暂时居住在美国来赚钱、投资,等到时机一成熟就打算返回波兰。这样的移民动机使得波兰人在过去的社会中仍扮演一种“外来者”的社会角色。
在《欲望号街车》中,史丹利被作家田纳西设计成为一个极具阳刚特质但语言举止粗鲁的人,这与布兰奇浪漫而柔弱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现在美国社会仍是以白人为主流的社会,但是白人社会当中也有等级之分。除了讲盎格鲁-撒克逊的英格兰和其它日耳曼民族后裔占据着等级序列的顶端,其它的一些白人族裔在美国如今还难以被所谓的白人主流社会所完全接受。这些民族当中最为突出的,比较有影响的、人数较多的群体就是波兰人、爱尔兰人和意大利人。
三、在《欲望号街车》中反映的种族矛盾
笔者认为,作家在《欲望号街车》中对主角种族背景的设置也是有意的:
一方面,种族背景的设计很好地反映了美国当时种族大融合社会现象,史丹利和史黛拉的婚姻便是很好的佐证。这两人来自不同的种族,一个是来自信奉天主教的南方法国裔没落贵族小姐,另一个是来自北方的二代波兰裔工人。跨文化跨种族的婚姻在美国社会很常见,这也是促成美国“大熔炉”称号的因素之一,即不同种族在婚姻中的结合以造成不同血统、文化的混合。
另一方面,是作者有意显示美国社会中不同种族之间的种族偏见。剧作中就体现在布朗奇对史丹利的波兰裔身份的种种偏见之中。除此之外,对于种族身份的设计也暗示了作者对于跨种族婚姻和跨文化的看法:在社会发展中也同样遵从“适者生存”的进化法则的同时,“不适者”往往会与社会发展发生矛盾。一方面是被美国主流白人社会所同化。另一方面则是在通化过程中不同族裔,或者说不同族群对同化过程的“反抗”。那么不同族裔之间的矛盾、偏见便是“反抗”过程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同美国建国前一样,每支新抵达的移民群体都会形成自己的联合。
昔日那种放弃传统、合二为一的“大熔炉”形象已经被“百衲衣”等强调多元共存的新比喻所取代,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在《欲望号街车》这部剧作中并没有直接的不同种族之间的厮杀和战争,但是在美国社会不同族裔之间的矛盾往往就是像戏剧中表现的一样:作家通过对一些微小的不显眼的行为或言语进行描写,为男女主角设置了不同的族裔背景加剧了整部戏剧的矛盾。正如史黛拉所言:“是的,他属于另一个物种 ”,史丹利是不同于法裔美国人的“波兰人”,不同的文化在这个家庭中发生了碰撞,最终这场没有硝烟的种族矛盾加速了布朗奇的疯癫和整个剧作的悲剧收尾。
【参考文献】

  1. 《美国人民》下卷,加里纳什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 《多元文化的现代美国》,陈致远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3. 《构建美国:美国的社会与文化》,卢瑟·S·路德克 主编,王波,王一多 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4. 《美国文明》,钱满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5. 《欲望号街车》田纳西·威廉斯著,冯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

 

 

 

 

 

想制作微课?想写论文?想发表论文? 点这里专家帮你

相关搜索 微课制作/重点课题/教育证书/论文发表/课件制作/

 
   
 

    课件115学培吧提供[国家级课题申报]、[全国竞赛FLASH课件]、[微课制作]、[教育证书办理]、[论文写发]等业务服务

诚实、信誉、团队、合作,力争为你提供最好的服务。----立即联系


 
 

业务办理
鄂ICP备080057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