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论文提纲 论文写作 公文范例 教育论文 教育学论文 师范教育 学术论文     论文指导*
                     
 
   
   
   
   
           
 

当前位置:课件115学培吧(kj115.com)→

 
 
标题:《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中的几个疑问
 
展示台

整理:课件115学培吧

湖北金鹰课件吧

简介:微课制作/重点课题/教育证书/论文发表/课件制作/

论文相关服务
 

 

内容: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中的几个疑问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内容并不复杂,主要写得是乘火车去拜祭被当作“小偷”打死的亲人的母女俩,从神父及其妹妹那里得到接待的事。然而由于特殊的原因,作家马尔克斯及其小说在我国的传播并不广泛,这给我们教学资料的查阅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正如教参所言,本小说并不以情节曲折见长,而是以情感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暗流,力图展示因各种原因不得不被压抑的情感关系,在小说中交织的是情感与道德的交织。然而有几个地方笔者在教学中却无法简单地从情感与道德方面去理解,教学过程中师生疑惑较大,具体如下以待方家释疑解惑:

  1. 关于小说中对“皮包”的描写的作用

在小说中,写到女人拿着的皮包的地方有四处,分别是“在整个旅途中,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女人把装着吃剩下来的食物的塑料袋卷起来,放进皮包里。”“小女孩坐了下去,她母亲愣愣地站在那里,两只手紧紧抓住皮包。”“女人把皮包夹在腋下,胡乱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在这里,皮包作为女人的随身物品,在小说中一再出现,这些细节描写,如果说仅仅是为了说明女人家境的穷困(如漆皮剥落)是说不通的,那么作者还有什么未说明的涵义需要借助这皮包来说明呢?有学生认为这里的皮包除了说明女人家境穷困以外,还有一点很是重要,那就是小说在说到皮包时还和“食物”联系在一起了,这是否在隐喻一点,即这一切的发生均和“食物”有关,没有这个贯穿始终的环节,就不会有“小偷”(女人的孩子)被打死的事件,小说就无法发展下去了。也有学生认为,这里对“皮包”的描写均是为了表现女人内心的悲痛,双手紧紧抓住皮包这一动作就是这一心情的体现。在这里是否有着情感与道德的纠结存在很不明了,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1. 对文中女人几句话语的理解

在小说中人物语言描写应该是十分重要的,《礼拜二午睡时刻》也不例外,小说人物的语言对理解小说主题和推动小说情节发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在这篇小说中有这么几句话值得我们注意。首先是女人在火车上对小女孩说的“你最好把车窗关上,”“要不,你会弄得满头都是煤灰的。”“把鞋穿上!”“梳梳头!”“你要是还有什么事,现在赶快做好!”“往后就是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这里我们不难感受到女人在对小女孩说话时前后语气的变化,先前女人的口气是温柔地,带着征询和商量的口气和小女孩说话的,而接下来跟女孩说的话,明显带有命令色彩,是下令式的,不容违背的!女人这一变化,应该是其心理变化的反映,是越来越接近目的地时悲痛而紧张心情的流露。然而让人疑惑地是“往后就是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为什么渴死也不能喝水,为什么去拜祭亲人时不许哭?是为了尊严抑或其它?有学生认为这里的母亲显得十分专横,是否就暗示女人的儿子成为“小偷”的合理性,母亲在这样的教育下逼迫下很有可能走上歧途沦为小偷。也有学生认为,在母亲的严厉管教之下的儿子,已经痛改前非,不可能在成为小偷了,更何况小说中有这么一句话可作证据“他没有办法,把牙全都拔掉了。”为了改掉“偷食”的陋习,把牙都拔了,还会再去偷东西吗?小女孩对母亲的话的遵从也说明了他们家里家教的严厉和对母亲的敬畏。以上的种种理解似乎都有理,但是正在的意图却好像并不明了,仍有待我们深入挖掘。

  1. 对小女孩脱鞋细节的理解

小说中的小女孩是一位只有十二岁,第一次出远门的女孩子。文中有两个地方均写到了小女孩“脱鞋”的细节,分别是“小姑娘脱掉鞋子,然后到卫生间去,把那束枯萎的鲜花浸在水里。”“女孩子解开左脚上的鞋扣,把鞋褪下一半,用脚后跟踩在鞋后帮上。然后把右脚的鞋扣解开,也用脚趿拉着鞋。”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为了说明当时天气的炎热,以及为了暗示母亲内心难于忍受的痛苦,似乎有些牵强。那么作者又是为了说明什么呢?

  1. 对公墓钥匙的描写

小说中有这么一段话“在柜门里钉子上挂着两把大钥匙,上面长满了锈。在小女孩的想象中公墓的钥匙就是这个样子;女孩子的妈妈在小的时候也这么想过。神父本人大概也曾经设想过圣彼得的钥匙就是这么个样子。”这段话很是费解,作者写这段话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有学生认为这里表明的是作者对死亡的一种理解,认为公墓的钥匙是死亡的象征,每个人最终的归宿都是这里,人人都有过对死亡的设想,“生锈的钥匙”是阴森、恐怖的抑或神圣的(如神父所认为的)。也有学生认为这是作者的宗教观念的体现,具体是怎样的宗教观念?也有人认为文中反复强调钥匙广泛应该具有的样子,正是烘托了这位母亲超越世俗的爱,也是作者广泛的、宽仁的宗教之爱的表现。钥匙放在这里真有这样的作用?这也有待我们明确。

  1. 神父妹妹在文中的地位

在小说中,神父妹妹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角色。有学生认为,这个人物完全是多余的角色,或者是可有可无的角色。理由是如果文中的母亲是小说要宣扬的“无处不在的母爱”的象征,神父则作为“人类普通的同情心”的象征,那么,和神父起到类似作用的神父妹妹,在这里就显得无足轻重了。真的是这样的吗?仔细阅读小说,我们也许还能发现一个隐藏着的秘密。首先,这位神父妹妹是一位身份特殊的人:单身的中年妇女。这就说明她也许从未婚嫁,未曾为母,也可能她也是一位母亲,只是没有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甚至可能她的孩子也是已经离世了)。其次,我们发现,这位神父妹妹富有爱心,既有对亲情的呵护,也有宗教式的普遍之爱。“神父正在睡觉呢!”“‘他叫你们三点钟以后再来,’她把声音压得低低地说,‘他才躺下五分钟。’”“这间窄小的客厅虽然简陋,但是很整洁……看得出这间办公室是一位单身妇女给收拾的。”这些话语和神态的描写,无不显示这位神父妹妹对兄长的关爱和照顾。“开门的女人第一次露出笑容。”“‘那好吧!’她说。”“‘会把你们晒坏的,’神父妹妹在客厅深处一动也不动地说,‘等一等,我借给你们一把阳伞。’”这些话语有无疑体现出其宽仁的普世之爱,是本文作者所宣扬的宗教之爱的表现。作家身上的悲悯情怀,仁爱宽恕,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对弱者的诚挚关注及人道同情,对践踏人的尊严、剥夺人的基本权力者的愤怒,对正义平等、自由民主的维护等等,这些人类通向未来的常识性追求,都从神父妹妹身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同时这个情感的表现又是显得内敛而平静。这样看来,神父妹妹在文中的地位又是不可或缺的!
当然小说中还有其它很多地方值得我们研究探讨,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疑惑较为集中的几个方面。也许越是经典的作品越有多元的解读,同样对经典理解的分歧也会越多,以上的不同理解可能正是真正阅读的体现吧。

 

 

 

想制作微课?想写论文?想发表论文? 点这里专家帮你

相关搜索 微课制作/重点课题/教育证书/论文发表/课件制作/

 
   
 

    课件115学培吧提供[国家级课题申报]、[全国竞赛FLASH课件]、[微课制作]、[教育证书办理]、[论文写发]等业务服务

诚实、信誉、团队、合作,力争为你提供最好的服务。----立即联系


 
 

业务办理
鄂ICP备080057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