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论文提纲 论文写作 公文范例 教育论文 教育学论文 师范教育 学术论文     论文指导*
                     
 
   
   
   
   
           
 

当前位置:课件115学培吧(kj115.com)→

 
 
标题:浅谈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展示台

整理:课件115学培吧

湖北金鹰课件吧

简介:微课制作/重点课题/教育证书/论文发表/课件制作/

论文相关服务
 

 

内容:

浅谈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摘要: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连。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本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说明了数学知识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关键词:数学与生活 联系 生活素材 自主探究
新课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识经验的基础上,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华罗庚也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具有更高的数学素养。高科技的发展应用又把数学以技术化的方式迅速辐射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大到股市行情,小到市场买菜,数学向各行各业的人们传递着大量的信息,所以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面向这个现代社会,必须把课本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把数学教学化为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或者说把生活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去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上好《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呢?下面我就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几点看法:
一、捕捉生活素材巧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求,我们应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真实的生活中去,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小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情境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调动并连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情境的表现简洁、易懂,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成功的情境应更多的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的联系。例如,在《找规律》一课教学中,我由同学们爱看电视剧《家有儿女》导入新课,替小雪选配服装参加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同学们热情高涨,我又乘胜追击,让学生自己动手,对几种水果进行不同的搭配。同学们在操作、观察中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轻松地掌握了搭配的规律。又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老师自己当起商店的老板,让学生上来买笔,一支笔4毛钱,买两支多少钱,让学生写加法算式,买3支呢?买30支呢?通过这个情境充分让学生经历了没有出现乘法时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很麻烦的,黑板都快要写不下了。从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乘法是加法的简便算法这个道理。而且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
二、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孩子的眼中,数学是一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是抽象的、枯燥的。而生活却是丰富多采、充满情趣的,是学生天天经历的。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及旧知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并与课堂所教知识相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我根据小学生爱听童话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一个童话故事。先在黑板上出示26、83两个数进行大小比较,接着叙述童话故事情节:由于2683比26、83大,经常欺负26、83,有个名叫“小数点”的魔术师,看了很生气,决定要治这个2683。于是趁着2683不注意时,“小数点”(用红色的小圆片)就悄悄地从3的右下角跑到2的右下角住下(师演示红色的小圆片从3的右下角移到2的右下角)。这个数(指着2.683)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我因势利导引入新课。可见,小数点本事真大,只要移动一下它的位置就能使这个数大小发生变化。小数点位置移动与这个数大小变化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这样把新知识融入于童话形式中,使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利用生活现象,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中遇到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知识,这是就要寻找生活中与之相似的现象来帮助学生理解,进而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找规律》第二课时,同样从日常生活中的照相站队入手,让同学们排队参与到活动中来。又通过排名次、打电话等一系列生活实例把数学中的排列、组合规律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领悟到学的是有价值的数学,学好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四、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先与学生随意聊天,并提起请他们帮忙。学生们一听老师请他们帮忙热情顿时高涨,“老师你说,帮什么忙?只要我们能做到绝对没问题。”“我的爸爸过生日,他非常爱喝酒,我想送他两瓶酒,可又怕他喝醉,我该选择怎样的酒?请同学们帮我出个主意。”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纷纷说要买度数低点的酒。那么,为什么要买度数低的?酒的度数又代表什么意思呢?学生被我反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百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  
又如,夏天到了,学生需要喝大量的水。我校为了学生身体健康给学生送来了纯净水。大家都很高兴,但一听说要交钱都“啊”了起来。我便问怎么了,学生问到“会不会很贵?”这一问让我灵机一动,心想这是个好机会,何不让学生自己去算一算呢?我在黑板写出“一桶水3元钱,全班41人,假设一天最多喝2桶,请你算一算每个人一个月喝水大概会交多少钱?”
问题出来后,学生兴致勃勃算了起来。我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涉及的知识很广泛,例如“一星期上几天课?一个月大概是几星期?一个月在学校呆几天(考虑到这月是大月还是小月)?算出总钱数后怎么办?用什么办法算得快?(估算),如果没估算,算出详细价钱结果除不进或小数太多,如何保留?保留到哪一位合适?”等等。于是要求他们小组合作,看谁想的最周全,算得最快。同学们互相启发,互相吸收,观念逐步完善,认识不断深化,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2、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引导他们借助生活表象来学习知识,激发探究欲望。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35-95=135-100+5”,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5,难以理解。因此,我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自主探究:妈妈带了135元钱去商店买了一只95元的特价电熨斗,准备用来熨衣服。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3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5元,(应加上5元)。所以,多减去的5应该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这样教学,让学生对数学的抽象思维找到了具体形象的生活依托,在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思考流程,实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机融合,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丰富多彩,学生的创造才能就会得到尽可能的发展。让孩子们养成用“数学的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事物的习惯,形成用“数学的头脑来思考现实世界的意识,这不正是我们所真正追求的吗?

 

 

 

 

想制作微课?想写论文?想发表论文? 点这里专家帮你

相关搜索 微课制作/重点课题/教育证书/论文发表/课件制作/

 
   
 

    课件115学培吧提供[国家级课题申报]、[全国竞赛FLASH课件]、[微课制作]、[教育证书办理]、[论文写发]等业务服务

诚实、信誉、团队、合作,力争为你提供最好的服务。----立即联系


 
 

业务办理
鄂ICP备080057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