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论文提纲 论文写作 公文范例 教育论文 教育学论文 师范教育 学术论文     论文指导*
                     
 
   
   
   
   
           
 

当前位置:课件115学培吧(kj115.com)→

 
 
标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撷谈
 
展示台

整理:课件115学培吧

湖北金鹰课件吧

简介:微课制作/重点课题/教育证书/论文发表/课件制作/

论文相关服务
 

 

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撷谈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语)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尤其举足轻重。有教师曾说“教欲善其事,必先敏其言。”确实,课堂中的语言艺术应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生涯中始终都需要不懈追求的,它能教给学生航行的方法,能鼓起学生前进的风帆,能指引学生航行的方向……但是,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面对形形色色教学革新的进行,该如何更新观念,引起重视,避免走入各种误区,提升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让自己的课堂语言真正变身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强有力的助推器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实践和体会:
一、文似看山不喜平——走出语言的“惯性”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循惯性讲话的现象,几句“口头禅”总会在不经意间脱口而出。课文的导入就那么几句模式语;表扬与批评也是翻来覆去几句常用语,作业的要求也总显得老生常谈;“这个、那个”之类的词儿把语言的整体感破坏殆尽……这一切皆因惯性使然。面对新课程的改革,面对一届比一届聪明、个性鲜明的学生,我们能以不变应万变吗?不,殊不知,教学语言中的这些惯性让我们的教学变得多么苍白与枯燥啊!我们教师的某些口头禅,已伦为孩子们课间模仿取笑的对象了!甚至,还出现了课堂上学生在下面接话茬的尴尬场面。因为你的那一套,孩子们早就耳熟能详,不胜其烦了。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教学语言也不能刻板,要注意变化。如《长江之歌》讲读时语调要稍高,显得兴奋激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讲读时语调低沉,显得沉痛哀婉;《月光启蒙》讲读时语调适中,显得轻快愉悦。又如在分析重难点时,语调要略高;讲到重点时,声音要缓而有力。总之,语速语调应随着课文内容的变化而变化,遇悲凉处当沉缓,遇激昂处当迅急,正如琵琶的弹奏,变化万端而各臻其妙。
二、心怀桃李宾主分——把课堂还给学生
常听学生说,,他们不喜欢老师上课拿腔拿调,官气十足,也不欣赏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更不欣赏老师自我陶醉,夸夸其谈。但是,现实中确有这么一些老师,他们在课堂上总能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他们似乎刻意想要带给别人这样一种感觉:他们天文地理无所不通,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但是实际教学效果究竟如何呢?他们的学生或是呆若木鸡,如坠云里雾里;或是虽赞叹惊讶,被老师出众的口才深深折服,同时却已本末倒置,对自己该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已抛至脑后了。而导致此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无外乎老师自己已然本末倒置,他们过于注重自身才能的炫耀,而将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忽略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课堂,是不需要我们教师去刻意表演一个自以为高明的自我,需要的是我们还学生一个真切的课堂。因此,教师必须自始至终一切以学生为本。
有一位教师在导读《九寨沟》这篇课文时,一位学生问:“五彩池能不能游泳?”教师先是一愣,,略加思索后便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确定五彩池能不能游泳,要取决于四个条件:一是池子的大小,二是池水的深浅,三是池水是否干净,四是池底有没有障碍物。让我们来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信息?”这样一点拨,学生就不难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并由此得出结论:五彩池不宜游泳。何况这样奇异的自然风光,应当得到很好的保护,怎么能让许多人去游泳呢?这位教师深入浅出地引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知识的内化、和智能的开发,真可谓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不经意间,把学生逐步引向语言学习的美妙境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认真的归纳总结,心生顿悟,豁然开朗。学生的质疑不仅得到了满意的答复,而且成了深入课文的切入点,不亦妙哉!若然此时教师包办代替,越俎代庖,势必使教学僵硬化,学生所得既浅又死。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不在多而在“要”,《墨子》中有言:“多言何益,惟其言之时也。”教师的课堂用语在于“点拨”,在于“穿线”,学生的活动才是“面”。
三、扬长避短存个性——理性对待“流行语”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产生了不少“流行语”,我在听课过程中就经常遭遇一些“流行语”。诸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你最喜欢学哪一段?”“你读懂了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似乎这些话成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用语的经典。那么,这些话里到底包含了什么呢?是真正体现让学生自主实践、探究,还是教师也在“赶时尚”?实际上,反反复复地运用这些语言将会步入模式化的泥沼,失去自身应有的个性。我看到有些老师在学生连课文都没读通顺的情况下就急于抛出一个大问题“你读懂了什么?”于是,经过一番“轰轰烈烈”的回答后,似乎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一目标已达成。其实呢,学生刚才的回答重复很多,浮在表层理解的很多,而真正体现学生个体思维,有独特见地,较深刻内涵的精彩回答却是“难以寻觅”。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因在于“你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大而空的,它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面对这个问题,似乎什么样的回答都可以。启发学生与文本对话,以求更深的理解,这用意当然好,但启发不能空泛,不能漫无边际,心灵对话应该有实在的依托,有具体的突破口。课堂教学是极具个性化的艺术,教学不崇尚流行,教学也没有时尚。
对于当前的一些“流行语”可不可以用,答案是肯定的。问题在于怎样用而已。盲目的照搬照抄,人云亦云,那就犹如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效果适得其反。教学崇尚的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崇尚的是真实和真诚。因此,我们提倡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坚持本色,自己最擅长怎样讲话就怎样讲,所谓扬长避短也。在坚持本色的基础上,再学习借鉴,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美的。”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说,:有风格的语言才是美的语言。美的语言吸引着学生专心听讲,积极思维,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花样百出。
自然,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魅力远不止这里提到的这些,艺术的探索更是无止境的。我真心希望通过对教学语言的这些浅陋的探究和分析,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探讨和完善。

 

 

 

想制作微课?想写论文?想发表论文? 点这里专家帮你

相关搜索 微课制作/重点课题/教育证书/论文发表/课件制作/

 
   
 

    课件115学培吧提供[国家级课题申报]、[全国竞赛FLASH课件]、[微课制作]、[教育证书办理]、[论文写发]等业务服务

诚实、信誉、团队、合作,力争为你提供最好的服务。----立即联系


 
 

业务办理
鄂ICP备08005724号